第二百五十三章 孔圣人威仪万千,名副其实

画面中。

孔子并未开口说话。

仅仅只是站在那里,周然就已经感受到了对方带来的极大的压迫感。

可即便如此,周然恭恭敬敬的行礼,他的神色态度恭敬至极。

“后生周然,来自两千年之后的未来,见过孔圣人。”

孔子在听到周然的这番话的时候,神色一怒。

孔子从来都不是一个相信鬼神之人,但是他对于这世间万物之事,都有着敬畏之心。

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怀疑周然,而是走上前去站在周然的面前。

他站在那里就如同一道厚厚的墙一样,这样周然整个人的视线都彻底的挡住。

周然如果不是刚才,就已经将这周围的情况尽收眼底,只怕都不知道背后究竟是何等场景。

孔子将周然仔细的打量了一番,嘴角露出了一番淡淡的笑容。

“后生,一生的如此秀气,这一身衣服更是怪异至极,从未见过如此着装,都没见过如此无言乱语之人,不过,你气质出众,并非凡人,关闭非同凡响。”

“我看你也面生的很,身上更是散发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,难道……漂亮派来的使者?”

孔子的这番话,让周然微微的愣了一愣。

周然当真不知孔子所说自己非同凡响,气质超脱寻常,这是从哪里看出来的?

但是,在这之前周然也与汉武帝等古今帝王对话,也许,这么一次经历都已经造就了他超出寻常的气质。

这无形之间的经历,甚至就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。

都说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再加上孔子圣人之名,所以立马就能够看清他的不同之处。

仅仅只是这一句话,仅仅只是这一件小事。

周然就发自内心的佩服孔子,对于他的看法和评价又不由自主的抬高了许多。

周然还没开口,孔子又继续说道,“年轻人,你的气质超脱寻常,与常人有所不同,这不俗之气之中又带着几分平易近人,这当真是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,真乃一奇人也。”
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你我虽然从未见过面,但是能够在今日相见,或许也是缘分使然,既然如此,请进吧。”

孔子一边说着,一边侧过身去,准备带周然进屋。

周然身为晚辈,又岂敢走在孔老先生的面前?

所以,他立马说道,“孔丘圣人之名,晚生早已有所听闻,如此的拖大,当真是不敢,团队在这万万千千寻常人之中,只是最普通的一个,实在谈不上中。”

“今日前来,越是想要一睹圣人威严,一次见面一翻,沿途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。”

周然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,华夏几千年历史中能够称得上是圣人的存在。

周然面对圣人,我怎敢有一点冒犯。

圣人危仪不容懈怠,无论何时都必须得以诚相待。

周然心中惶恐,但更多的却是钦佩和赞美。

孔子是几千年的圣人,他为华夏所做的一切人尽皆知。

他,能够被称之为圣人,能够千年不朽,从来都不是徒有虚名。

华夏千年文化,华夏千年历史,他的思想见解,它对于整个世界,整个国家,关于未来关于人生,关于目标,他的所有的看法,每一个独立的个体,对一个整体的国家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。

面对如此伟人,周然不敢也不能有一点点的冒犯。

孔子在听到周然的这番话时,先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。

他只是抬头看向了面前的这个茅草屋。

周然不知道孔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,但是,他也算是知道了自己接下来该说些什么。

如此站在这里,什么都不是,真是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

“圣人便是在此处教学,这里也便是学堂,想必这也便是您的学生了吧。”

孔子只是淡淡一笑,“没错了,你远道而来便一同去看看吧。”

孔子教学,讲究的是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。

每一个人生来就有所不同,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,面对不同的学生,用不同的教学方法,这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
直到现在为止,他的教育观念依然为世人所信奉,依然被后世所推崇。

只是,由于条件受限,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的做到,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。

孔子将毕生精力投身于教育,仅仅只是从这一方面来说,他都是一个极伟大的人物。

孔子在华夏教育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他的私学直到两千年后都一直为人所赞颂。

孔子是私学鼻祖。,从他开始才有四人收徒讲学。

民间流传,孔子私学弟子三千,这三千究竟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还是的的确确有三千,已经无从考究,但即便是有所考究,也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
从这个数字我们便能够看得出来,孔子的确有很多的弟子。

那个时候,能够如此的重视教育,能够凭一己之力创办私学,能够让有能力的人读书识字有文化,这是一件极难得极具有开创性的事情。

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孔子便已经做到了,收徒不论贫穷贵贱,不论种子为核,他认为,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,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知识。

这就是孔子流传后世的有教无类。

即便是两千年后,有教无类,这一思想观念也符合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要求。

两千年,他的思想依旧,与时俱进。

想想看,在两千年前那样一个等级制度如此森严苛刻的时代,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惊动天地的伟大举动。

周然抬头看去,这见屋子里坐着的学生,有年纪大的也有年纪小一些。

甚至,有人穿着补疤衣服,也有人穿着干干净净的新衣服。

有人的面色白白净净,有人似乎从田间刚刚回来,身上已经沾染了不少泥土。

仅仅只是一眼便能够看得出来,他们从年纪上有大有小,从家里上有贫穷之人,有富贵之人。

这,便是孔夫子一直在竭尽全力传授的有教无类。

有教无类是一种极大的包容。

千年的后世,学校统一服装用具,又何尝不是在践行有教无类的思想观念。

之所以如此,就是希望这些学子在学校里能够专心致志的学习读书,接受教育,而不是去关注一个人的穿着打扮,因为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能够看得出来,他究竟是贫穷之人还是富贵之人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